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正加速在各行业深度融合和落地应用,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庞大的市场是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我国具有全球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人工智能在互联网领域的应用空间广阔。制造业各细分领域都面临转型升级,对人工智能应用具有巨大需求。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利用人工智能改进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潜力巨大,居民对智能化产品和服务需求日益迫切。
当前,我国正在着力建设一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打造一批示范项目,成为人工智能场景落地的重要载体。但目前,人工智能技术产品的大规模场景应用和成果转化依然还面临一定问题。在交通、安防、医疗、社区治理等城市治理场景的许多创新成果,由于对于国产技术不信任、数据开放受限、缺乏行业标准、政府财力不足等多方面原因,停留在实验室或者示范项目中无法大规模应用,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中阻力不小。例如,在轨道交通领域,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我国轨道交通的重要装备与系统已经走完了引进消化再吸收的历程,逐步完成了国产化到自主化的发展转变。自主产品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目前正向更具创新性的智慧化阶段升级。智慧地铁大脑等人工智能产品和解决方案在国际范围内领先,但其推广应用缓慢,落地局限在个别试点项目中,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出现脱节。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佳都科技集团董事长刘伟建议,继续大力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广泛落地,加速创新成果转化:
一 增强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新技术和新产品在不同应用场景的先行先试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部分关键应用技术跻身世界先进水平,例如在城市安防、智能交通、智慧医疗等领域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完全具备大规模落地应用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科技自信,从追赶变为引领。
要发挥优势,进一步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场景化应用 , 建议首先要在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多下功夫,转变心态,在人工智能创新成果应用上发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重点解决国产化技术和产品不愿用、不敢用的问题。在政务、安防、交通、医疗、教育等城市治理场景中,加快人工智能创新成果的试验示范,对于技术成熟的产品大胆先行先试并逐步推广。
建议优化政府单位、国有企业考核,鼓励其更加开放、包容地采用新技术和新产品,积极与人工智能企业开展交流合作。在轨道交通、智慧城市等“新基建”重点项目中,积极引进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合作双赢,赋能向前。
此外,从安全角度上来说,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核心产品要尤其重视信息安全,也应首先考虑国产,确保数据务必要留在国内,杜绝后门和安全隐患。
二 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工智能场景应用标准,加速形成规模效应
人工智能的标准问题是场景应用的重要基础,很多应用场景专业性强,解决方案的复杂性和定制化要求高,如果没有统一规范的标准,开放的应用场景就会停留在示范阶段,难以推广形成规模效应。
去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委联合印发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加强了人工智能领域标准化顶层设计规划,有着里程碑的重要意义。建议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一方面吸取已开放的应用场景的成功经验,充分考虑市场驱动及行业需求,加快相关行业应用标准顶层建设;一方面总结试点开放应用场景,树立应用推广标杆,加快推动形成规模效应,让场景落地不仅仅停留在试点示范阶段。
三 进一步完善智能化基础设施
加速行业大数据开放共享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落地,需要采集大规模高质量的行业数据,建议广泛布局应用场景的智能化基础设施。
此外,还建议加快构建区域级数据中心,对数据进行分级化管理,循序渐进对外开放;进一步整合多种数据源,比如医疗卫生数据、公共交通数据等,不断推进区域信息共享平台数据源的精细化、标准化采集与相互整合,建立符合开放需求的系统化、结构化数据库;同时要做好数据的隐私保护,明确界定“开放数据”和“不开放数据”的边界,授予用户相关数据的利用权,有针对性地供给真正高需求、高价值的数据集。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感谢您的留言,我们会第一时间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