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人脸识别、测温机器人等广泛应用,在助力疫情防控,提高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在数据安全、个人隐私等方面带来隐忧。
全国政协委员、佳都科技集团董事长刘伟
“人脸数据的违规采集与数据泄露、非法交易与使用等问题,是人脸识别技术应用面临的主要风险。”全国政协委员、佳都科技集团董事长刘伟建议,加强人脸识别技术的监管,规范人脸识别应用,防范伦理与法律风险,以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
建议人脸识别应用前要申报审批
从火车站、机场等交通站点,商场超市入口,再到医院学校等场所,“刷脸”进入或购物消费,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中常见场景。
近年来,随着以深度学习算法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已经从理论研究走向大规模的应用落地,国内丰富的应用场景更是为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与落地空间。
疫情防控的需求,客观上为这一进程带来加速效应。
刘伟不无担忧地告诉记者,海量人脸识别生物信息数据在各个场景被采集,在相关法律法规相对滞后的情况下,一旦人脸数据被不法领域使用,极可能引发科技伦理、公共安全和法律等众多方面的风险,危及公众人身与财产安全。
“欧美很多国家对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都进行限制,因为这里面涉及到公民大量的身份信息,比身份证还厉害。” 刘伟对记者表示。
对此,他在准备的《关于规范人脸识别应用,防范伦理与法律风险,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的提案》中建议:一是为技术应用设立行政管理职能,写字楼、商场、企业等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前都应申报审批,由公安部门依法审核其合法、正当和必要性;二是对于如小区管理等特定人群人脸识别应用,须以自愿为原则由个人信息主体进行必要性审查;三是对不合规安装、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的定期整改,依法打击非法滥用;四是组织专项立法,明确数据所有、使用与收益权限;五是引导相关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制定人工智能产业技术标准、行业自律规范。
让城市群交通信息无缝共享
科技改变生活,一方面要警惕其可能的负面效应,另一方面则要推动发挥积极作用。
刘伟准备了多份提案,从不同领域呼吁新科技、新技术的落地,实现与各行业融合发展。
AI是近年来炙手可热的科技热点,刘伟认为,其背景是国内的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利用人工智能改进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潜力巨大,居民对智能化产品和服务需求日益迫切。
为此,他建议继续大力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广泛落地,特别是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工智能场景应用标准,进一步完善智能化基础设施。
从具体应用领域看,交通建设特别是轨道交通前景看好。
日前发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 “轨道上的长三角”等,建设中心城区连接卫星城、新城的大容量、快速化轨道交通网络。对此,刘伟建议,借助智慧化、信息化的手段,建设城市群一体化综合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实现跨区域、跨部门、多交通方式系统信息的整合与共享。
刘伟认为,轨道交通作为城市群交通一体化的骨干和支撑,为城市群集聚更大区域的要素流通,集聚更高的动力引擎。
“不同于传统基建主要由国企主导,在大数据中心、城际轨道等新基建领域,民营企业可以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的优势,推动人工智能在新基建、城市群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刘伟表示,这些都给科创型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空间。
不过,在看到新机遇的同时,很多民营企业也面临融资难等“老问题”。近年来,注册制改革每一次新进展,都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围绕注册制改革,再融资制度持续优化已是大势所趋。”刘伟建议,在再融资上可考虑与国际接轨试点“储架发行”制度,即一次审核,在批文期限内企业可适时分次募集,并针对创新型科技企业经营特点,提高募集资金用途的包容性。
文章来源:南方+
感谢您的留言,我们会第一时间联系您!